民主资讯网打造中国综合资讯第一站!|在线编辑QQ:|

广告投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民主资讯网

民主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民主资讯网

大译编参:操纵民主:通过网络干预选民影响选举 @大外交智库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民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4-04
摘要:大译编参:操纵民主:通过网络干预选民影响选举 @大外交智库,大译编参,选民,选举,大外交,民主党,大选

  大外交·青年智库

  让壹亿中国大外交青年智慧被全球看见

  为中国青年智库代言

  Glory Diplomacy

  Ny.2021/ No.44

  操纵民主:通过网络干预选民影响选举

  作者:Isabella Hansen(伊莎贝拉·汉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Darren J.Lim(达伦·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外国进行网络干预的情况激增,包括通过影响选民来摇摆选举结果的努力。然而,网络治国的相关研究更多地集中于旨在产生直接军事优势,而非作为微妙的影响力工具的行动上。我们试图解决文献中的这一空白,首先是通过概念化构成“选民的网络干预”(选民网络干预,Cyber Voter Interference)的国家支持行动的类型。其次是通过理论建立因果关系机制,通过该因果机制,表明选民网络干预可以影响依赖于特定投票者的选民的认知和行为目标国家的本地条件。第三,通过对美国和法国最近选举的两个案例研究来检验我们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在这两个案例中均出现了敌对国外行为者对网络干扰的可信指控。我们发现证据支持理论模型的合理性,而我们的论点是:选民网络干预的成功是由目标国家内部的特定条件介导的。

  要词:网络安全;干预选举;虚假新闻;虚假信息

  文源:Isabella Hansen,Darren J.Lim,Doxing democracy:influencing elections via cyber voter interference, Contemporary Politics, Vol.25, No2, July 2019, pp. 1-22.

  收录:《大译编参》2021年第23期,总第23期,大外交智库外文编译评论组创办。

  编译:杨朔,大外交智库外文编译评论员助理研究员,现就读于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审校:林沁,大外交智库外文编译评论员助理研究员,现就读于辽宁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

  再审:朱翊民,大外交智库特约研究员,现就读于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编译精选

  一、引言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表明,网络行动是国家影响人类行为、进而影响国家政治进程的一种手段。这并不需要涉及“黑客”或以其他方式破坏数字基础设施。俄罗斯针对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干预十分引人注目,美国多个州均有俄罗斯干预选举的各项指控。这些事件的重要性激发了我们的研究问题:国家支持的网络行动如何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影响选民,从而潜在地影响选举结果?这个问题跨越了社会科学的多领域,并构想了一个相当具有深度的研究计划。在这个理论模型中,国家支持的网络行动可能会通过影响选民来影响选举进程。网络行动是寻求损害数字电子计算机或通信的保密性、完整性或可用性的活动。我们提出了一种具象化操作,用于影响选民的狭义目的——我们称之为“选民的网络干预”(选民网络干预)——即三种离散的活动:窃取个人或组织的机密或信息并公开发布:虚假信息,尤指通过虚假的或误导性的信息或内容:以及有系统地使用诱饵,这包括在网络空间发布具有挑衅意味或耸人听闻的帖子。我们通过模拟这些活动如何影响目标选民的决策,探讨了在何种情况下选民网络干预会对选民产生认知行为影响。并针对四个可能放大或中和网络行动影响的因素提出了可验证的假设:选举时长、目标政府防御措施的稳健程度、主流媒体环境的性质和政治两极分化的程度。除此之外,我们对2016年美国大选和2017年的法国大选进行了比较研究,据称在这两次选举中都使用了选民网络干预。我们通过对比和反思案例研究的发现得出结论,研究这种新兴治国手段的影响所面临的推论挑战,并讨论本研究对决策者和未来学术的影响。

  二、网络行动、影响力和选举

  有关网络运营与投票行为之间联系的学术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有关网络治国的文章也不尽完善,部分原因是支持系统分析的经验性论据直到最近才开始出现。归因问题(the attribution problem)体现出了网络的复杂性,它强调了理解网络运作的精确因果机制的必要性。然而,文献更多地关注与基础设施破坏、间谍、胁迫或获得经济优势相关的结果;对旨在影响选举的行动进行理论分析,不仅需要借鉴网络安全框架,还需要借鉴间谍领域的大量信息。

  兰德公司的一项研究(Larson et al,2009)将“影响操作”(influence operation)定义为一种改变目标受众的偏好或信念的努力,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以推进特定议程。作者根据影响的级别对影响进行分类:个人、团体/网络、敌对领导联盟,以及最符合我们目的的大众。作者构建的模型不仅依赖于个人对信息的意识和处理,还依赖于意见领袖、媒体和实时事件的竞争性信息。

  目标国家的哪些特征可能提高部署信息影响大众的行动的效力?拉诺什卡(Lanoszka)在他对东欧扩展威慑的混合战争的研究中,提出了可能促进俄罗斯利用颠覆来推进政治目标的条件。拉诺什卡特别指出,种族异质性、潜在的历史积怨、当地公民社会的弱势和地区政治动态的存在,都增加了好战者获得目标受众支持和掩饰其活动的能力。斯坦迪什(Standish)关于芬兰对类似努力的相对阻力的概述反映了许多上述情况。该国的腐败程度较低,少数讲俄语、受过良好教育的民众平衡了与莫斯科的关系,加上政府的全面战略,减少了可供利用的明显目标的数量,并允许协调的宣传和虚假信息发生偏颇。

  三、网络选民干涉的理论模型

  我们建立了一个因果机制模型,将施动者对选民网络干预的部署与“目标国”选民的认知行为影响联系起来。虽然网络行动通常旨在收集信息,以追求某种物质优势。我们把以选民为目标的行动定义为三个不同的类别:盗取信息、提供虚假信息和恶意攻击。

  “假新闻”(fake news)这个通俗说法指的是虚假的或误导性的信息或内容,常被装扮成可信的报道的样子。它与其他形式的虚假信息的区别在于它通过互联网授权,在这个过程中,新闻的原始来源可能会被掩盖。假新闻是一种现代形式,因为它具有歪曲事实、情感说服和在目标受众中推动特定行动路线的能力。由于分销、建立信任和限制传统主流媒体的法规的困难,因此,假新闻在触及目标受众、影响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面具有较大影响力。

  “引诱”(Trolling)是一种主流的网络文化,被广泛定义为在网上发布挑衅和/或耸人听闻的信息或评论的行为。与假新闻一样,社交媒体和Twitter、Facebook等公共平台的崛起,也促进了这种行为向更多人曝光。如今,任何稍有争议或有新闻价值的政治或社会问题,通常都会伴有支持双方的“演员”的恶意攻击。网络正日益成为现实世界政治表达的舞台,包括以分裂为基础的紧张关系、抗议和极端主义。在影响选民的背景下,进行引诱不是为了说服或进行严肃的政治辩论;它的意图是破坏性的,旨在激起观众的情感反应;它并非要改变观点,而是要强化这些观点。

  四、2016年的美国大选

责任编辑:民主资讯网
民主资讯网
民主资讯网

Copyright © 2012-2021民主资讯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苏ICP备14047200号

本网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此类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在此刊登,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如发现错发、侵权等行为,请向在线编辑反应,本网将尽快删除。

未经本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